中文名: 1,4-二甲苯,对二甲苯
英文名: para-xylene, 1,4-dimethyl-benzene
别 称: 对二甲苯,PX
化学式: C8H10
分子量: 106.17
CAS登录号: 106-42-3
EINECS登录号: 203-396-5
熔 点: 13.263 ℃
沸 点: 138.5℃
水溶性: 不溶于水
密 度: 相对密度0.861 (20℃/4℃水)
外 观: 无色液体,低温时成无色片状或棱柱体结晶
闪 点: 27.2 ℃
应 用: 用于生产绦纶纤维、聚酯容器、涂料、染料等
安全性描述: 低毒化合物,危险化学品
应 用: 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 酸酯(涤纶),亦用于合成塑料、药物和农药等
理化性质
对二甲苯,分子式C8H10,相对分子质量106.17,熔点13.2℃ ,沸点138.5℃,常温下是具有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; 相对密度(20℃/4℃) 0.861。 不溶于水,可混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。
应用
对二甲苯是聚酯工业的重要原料,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(PTA),进而生产聚酯(PEA);其广泛应用于纤维、胶片、薄膜、树脂和饮料等食用品包装的生产。 对二甲苯是芳烃产业链的基础化工原料,是二甲苯下属分离产物邻、间、对三种同分异构体中用量最大的产品。下游应用中约97%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,剩余3%主要用于医药中间体(DMT)、涂料及其他。
市场
近年来,由于聚酯工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转移,这样就导致对二甲苯的产能快速增长。2011年我国PX表观消费量突破千万吨大关,达到1189万吨,同比增长21.4% ; 2012年我国PX表观消费量持续上涨达到1385万吨; 据统计,2017年中国对二甲苯总需求量为2413万吨,2017年全国产能维持在1383万吨,自给率为57%,近一半需要通过进口获得。
消费现状
2012年,世界对二甲苯的消费量为3300.0万吨,2017年增加到4131.3万吨,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191.1万吨/年,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.63%;中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130.9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3.17%;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107.2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2.59%;中东欧地区的消费量为57.7 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 1.40%;中东地区的消费量为82.5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2.00%;印度次大陆地区的消费量400.4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9.69%;东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2885.0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69.83%;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 276.5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6.69%。
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对二甲苯消费国家,2017的消费量为2384.0万吨,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7.71%;其次是印度,消费量为400.4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9.69%。再次是韩国,消费量为299.5万吨/年,约占总消费量的7.25%。
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进口国家,2017年的进口量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71.3%;其次是中国台湾,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.7%。 韩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出口国家,2017年的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6.7%;其次是日本,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16.0%。
世界对二甲苯约98%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(PTA)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(DMT),进而生产聚酯,还有约 2%用作溶剂和生产双对二甲苯(di-paraxy-lene)和除草剂。 [1] 发展前景
世界对二甲苯产能仍将不断增加,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亚、东南亚及中东地区,其中中国将是未来新增产能的主要推动力。预计2022年世界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达到6900万t,而需求量达到5100万t,产能过剩,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,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。东北亚地区的日本、韩国仍将以其对二甲苯产能优势对中国大陆进口市场产生较大影响。
我国对二甲苯产不足需,所需产品大量进口。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中对二甲苯作为重点发展行业中的焦点产品,明确指出预计至2020年,自给率提高至65% ~ 70% 。对二甲苯作为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少数缺口较大的化工产品之一,企业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。
随着对二甲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破及项目审批权的下放,今后几年国内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对二甲苯生产装置,预计到2022年,我国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超过3200万t,新增产能大于同期国内净增需求,对二甲苯供应即将从短缺走向过剩。
发展建议
专家建议,提高装置开工率,成本竞争力和产业链配套是未来竞争的核心。同时,企业需注意风险,新建或者扩建装置需慎重。随着国内对二甲苯新增产能集中投放,我国对二甲苯产品的供应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,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增加,进口量将不断减少,与国外产品的竞争将逐渐演化为国内产品之间的竞争。加快技术进步,不断提高装置的利用率,淘汰落后产能,合理规划,改善生产环境,研发新工艺,且以上下游配套一体化装置为建设趋势,是今后促进我国对二甲苯健康稳步发展的主要方向。